从徐汇区图书馆到“徐家汇书院”,走进这座神秘的“盒子”建筑
文字和思想能改变世界。
——《死亡诗社》
"2023年初上海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圣地,一座坐落于漕溪北路上的一座盒子形建筑——“徐家汇书院”。3年前它还是“徐汇区图书馆”,而如今以“徐家汇书院”的全新IP形象重新与公众见面。时隔半年之久,小编终于在一个雨后的夏日,走进这片区域,走进这个神秘的盒子。
▲ 徐家汇书院
徐家汇书院位于上海西南的一个城市广场中,临近地铁徐家汇站,地理位置优越。书院西北角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圣伊纳爵主教堂,是耶稣会传教士于20世纪初期在徐家汇建造的建筑。书院起初由David Chipperfield——今年的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进行设计,他的作品纷繁多样,遍布亚洲、欧洲和北美,项目类型涵盖市政、文化、学术建筑等各个领域。
▲ David Chipperfield
其中在博物馆设计和改造方面尤其专长,例如众所周知的詹姆斯·西蒙美术馆(德国)、柏林新博物馆(德国);同时在国内多个城市也可看到他的杰作,更有多处作品于近些年完成,比如上海西岸美术馆(2013-2019),洛克·外滩源(2006-2021),浙江的安吉自然博物馆新馆(2014-2018),绍兴医药总部大楼(2016-2021),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2018-2021)等等。
▲ 詹姆斯·西蒙美术馆(德国);上海西岸美术馆
书院立面充满古典气息,统一和谐的立面翅片从地面垂直延伸到屋顶,包围整个建筑,三层体量,仅有一些翅片排布的节奏变化,给整个建筑提供整体但又不显单调的立面观感。而立面材质也别具一格,不同于大多数清水混凝土材质,设计团队根据对上海传统建筑材料的研究,选择了混合石材骨料的预制混凝土建造外表面。中性的米白色立面简单低调,烘托圣伊纳爵堂的红砖立面,而书院二三层面朝教堂一层的立面也采取凉廊形式,为人们提供观赏广场和教堂的不同视角。
▲ 徐家汇书院立面
▲ 徐家汇书院凉廊看向圣伊纳爵堂
可惜的是,David Chipperfield中途退出了书院项目,因此只保留了建筑外立面部分,以及三层通高,两侧有夹层的中庭,主要的室内部分由国内设计团队Wutopia Lab接手。历经4年,书院正式开放,然而早在开放之前,他就已经满城尽知,早早被奠定了网红基调。
由于大卫留下了三层通高两侧有夹层的中庭,导致空间很容易被建立成一个古典的叙事结构,工作室为了避免这一倾向,工作室从中国传统奁盒中获得灵感,最终决定设计一个“中国套盒“的建筑结构。
▲ 黑漆描金妆奁盒(清)
套盒的最外层是建筑外立面,第二层是书院内部功能区,第三层是回形走道,第四层是大卫留下的通高中庭,而最核心的则是作为套盒结构中最后保护的核心装置——上海最长的阅读桌。
▲ 设计概念
跟随人流进入书院内部,第一眼便可隔着一层玻璃若隐若现看到书院中庭,玻璃前方是书院的内部空间建筑模型,通过模型便可初步了解到书院的内部空间结构,中庭作为空间中轴线连接两侧咖啡厅、阅读区、演讲厅、展厅等功能空间。
▲ 徐家汇书院建筑模型
▲ 徐家汇书院一层平面
绕过玻璃来到中庭右侧,即是儿童阅览区,不少家长孩子围绕着中间圆形的集中席地阅读区阅览着儿童书籍,由于空间相对吵闹一些,便顺理成章的布置在了接近入口的一层区域。向中庭方向走去,先看到的是展示空间,然后才是中庭空间,不同于两侧空间选用的混凝土、水磨石、材料等材质,中庭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包裹木制长桌。
▲ 通高中庭 / 中庭长桌
据工作室描述,混凝土,水磨石和涂料作为保护套盒表达坚固,而收纳套盒选用温暖的木材表达爱惜。除了令人震撼的长桌外,中庭内部还有一个白玉色的由3D打印出来的现代设计改写过的牌楼,以此作为长桌指向的轴线高潮。此时西方巴西利卡+东方牌楼,传统木构+现代打印,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寓意升华。而这一巧妙的结合设计也使得空间安静温暖且冷静平稳。
▲ 3D打印现代牌楼
穿过中庭,沿着两侧的楼梯而上,来到二层阅读区。看似普通的空间里嵌着取材土山湾玻璃工艺的彩色玻璃盒子作为休息区,而三层则是珍贵文献阅读区域以及部分展示空间,其中将大卫设计的屋顶天窗结合照明设计组成极具特色的休息沙发。这些玻璃盒子,休息沙发也被建筑师作为功能区里更小的套盒内容。
▲ 二层阅览区
▲ 阅览区玻璃盒子 / 三层休息区
中庭和功能区之间用来过度的空间则是展览兼阅读空间,贯穿二三层,包围整个中庭,同样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材质,尺度也相对亲密,作为阅读和展示区,以此丰富建筑内部空间层次,多了一级嵌套结构,为了将两者脱离开来,在铺地材质天花材质上均作了细腻的区分,让两个区域互不粘连。
▲ 展览区
▲ 展览区天花
走出室内空间,便可来到室外阳台,阳台是大卫留下来的室外观景区,即使夏日炎炎,依然有很多人簇拥在此,二层阳台上有两处挑出主体结构的小踏板,女孩子们排队着想在这绝佳位置和教堂合影留念,男孩子们则坐在阳台内侧的台阶座位上等着她们,熙熙攘攘,好是热闹。二三层相同的是阳台内侧座位均采用台阶形式,阳台正对城市街心广场,台阶座位变成了剧场,而广场则是舞台。人们坐在此处看广场上的风景,而广场上的人又在看着阳台上的你。两者互动,交融开放。
▲ 三层阳台 / 二层阳台看向教堂
最后顺着扶梯从三楼来到地下一层,这是一个文创商店,和大多数博物馆文创商店相似,摆放着各式文创商品。但同时这更像一个活跃的公园,也被称为东西公园,公园吊顶上挂着形状各异的3D打印展品,商店另一侧也摆放着3D打印的巨大拱廊。除此之外这里也藏着一个书法展览,虽然只是藏在某一角落,但依旧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有限的空间藏匿着无限的生动气息。
▲ 地下一层东西公园
离开熙攘的人群,返回地上一层,走进咖啡厅,绕着圆形的操作岛台,来到出口,离开徐家汇书院。最后回望一眼充满古典气息的书院,回望一眼种满向日葵的街心广场,回望一眼广场轴线尽头的圣伊纳爵主教堂,离开这剧场。
▲ 圣伊纳爵主教堂
参考资料:
2023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David Chipperfield 与他的 8 个中国建筑
https://fashion.sohu.com/a/652364656_121124663
徐家汇书院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http://www.archina.com/index.php?a=works&g=press&id=11647&m=index
Wutopia Lab | 上海徐家汇书院
https://loftcn.com/archives/245466.html
文 / 金小小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空间学院 24、25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
推 荐 阅 读
▼